
酒店
“育儿路走了10年,现在感觉越走越‘顺’了。我们跟学校联系的多了,依‘法’带娃的小窍门也变多了。”日前,江苏徐州市大马路小学四年级学生李昊昱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相关资料图)
“教育需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我们通过积极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推进德育领航工程,努力打造有铸魂育人实效、有区域特色品牌、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画好育人‘同心圆’。”鼓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赵智红说。
在鼓楼区东华小学校园,有一棵数十年树龄的桑树。近几年,该校围绕这棵桑树深挖桑蚕文化,通过构建“桑语蚕韵”网络思政课程,搭建亲子交流平台,并通过平台制定“家校联动作业”,让学生将养蚕经历、课堂变化、自身感受等与家长实时沟通,家长及时给予反馈,促进亲子互动、家校联动。同时,该校还组织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蚕茧工艺品送入社区,在走访过程中了解社区情况、参与社区生活,传播桑蚕文化等。
线上线下多维度沟通交流,既让学生们有了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促进道德品质、文化理解、能力素养的提升,也让社区居民和家长加深了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认同,逐步凝聚起家校社育人合力。
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艳说,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鼓楼区通过深入推进德育领航工程,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解决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2021年9月,鼓楼区教育局牵头,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联合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及5个教育集团总校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并搭建了“徐州市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据了解,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共设置彭城好爸妈、幸福教室、思政课堂、阳光驿站等11个栏目,每个栏目还有3—4个下拉菜单。平台现有资源1300余个,月访问量达5万余人次。以一至九年级218节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为例,每课时都包括视频课程、学习任务单和课后练习三个板块,按照“学生预学+视频导学+教师助学+课后延学”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在线完成学习。
海量的课程资源怎样汇集?对此,鼓楼区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在持续推进德育领航工程的过程中,鼓楼区构建起了“1+X”共育课程体系,其中,以区域层面的“1”课程为基础,各校自主开发“X”特色课程,以此架构“1+X”的校本课程体系。“‘1+X’的课程内容是平台资源的重要来源。”张艳说。之外,该平台还链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关内容,并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积极鼓励家长、学生搜集发布家校生活中的共育素材,合力打造区域性家校社网络教育共同体特色资源库。
张修齐是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四年级学生,读小学4年,他不仅学业成绩一直稳步提升,更让家长高兴的是他近年来的心智成长和习惯改变。
“以前我总给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做好作业就行了,其他都不要你做。”张修齐的妈妈说,那时孩子回到家就是写作业,写完了自己上网玩,让他干活,有时还向大人要报酬。“自从去年学校开展‘爱劳动的玉兰娃’打卡比赛活动后,我儿子从不爱劳动,到愿意劳动,有时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我感觉孩子变得热爱生活了,自理能力也更强了。”
孩子在成长,家长的育人理念也在转变。这既得益于鼓楼区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的持续推进,也与该校深入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密不可分。
民主路小学是徐州市首批家庭教育实践基地,第二批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试点校,多年来,该校通过创建家校合育共同体、实施“榜样家长”养成计划,编写《榜样家长养成手册》,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如开展家庭教育班主任培训,1年15位班主任结业,3年54位班主任全部结业;开设家长高级研修班,每学年定期开展培训,先后培训400位榜样家长,让榜样家长带动更多家长。
2017年以来,鼓楼区教育局以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鼓楼好爸妈”成长工程,邀请思政名师、专家入驻平台,通过微课、直播等形式留存课件、讲义、授课要点等资源,构建富有区域品牌特色的家校合作平台,推动家校社密切配合,鼓励各校结合校情创新开展共育活动。
关键词:
攻略
装备
商城